第(3/3)页 那么王承恩就成为了知情者。 这件事的知情者不会有好下场。 周皇后并未理会王承恩,而是继续朝崇祯磕头:“求陛下成全,求陛下成全。” 崇祯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十个字。 他写的不是地名,而是一首诗的名字。 周皇后激动得瞪大眼睛,静静等待答案。 崇祯写的很慢。 等墨迹干了之后他将纸对折了三次,放到了龙书案上用镇纸压好。 周皇后连忙询问:“陛下这是...” 崇祯缓缓说道:“消息都在里面,不过你现在还不能看。” “那臣妾何时能看?” “等朕不在了你才能看。” 听到这句话,周皇后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 他们夫妻之间的情分很深。 她很难接受崇祯即将离开的现实。 可崇祯没有时间儿女情长,他挥手让王承恩将周皇后送走,并下令让内阁几位成员进宫。 入夜前,内阁成员在首辅邱瑜带领下来到乾清宫。 与几年前的内阁相比,现在的内阁多了几个并不陌生的新面孔。 除了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邱瑜,还有新任户部尚书施邦曜,工部尚书黄锦以及兵部尚书王家彦。 曾经的礼部尚书史可法由于指挥失利,被崇祯安排到国子监担任祭酒一职。 礼毕后,邱瑜抬头看向崇祯。 此时的崇祯已经脸色苍白,神态恍惚。 邱瑜知道崇祯要托孤,于是急忙来到崇祯身前躬身施礼:“陛下!” 看着邱瑜满头的白发,崇祯心中有些感慨。 俗话说铁打的内阁,流水的首辅。 邱瑜刚进内阁时年纪最小,地位最低。 十多年时间过去了,他却成了内阁里年纪最大,地位最高的一个。 感慨之后,崇祯缓缓说道:“内阁拟旨,朕走后传位于太子朱慈炯。” 邱瑜和其他人迅速下跪,口中轻呼:“陛下龙体无恙,何故贸然下此旨意...” 崇祯轻轻摇头:“朕的身体朕自己心里清楚,尔等照做就是。” 邱瑜无奈,只能带头回答:“是,臣等遵旨。” 崇祯继续说道:“朕并非有德之君,生前未佐百姓,崩后亦不可扰之。今诏令全国吏民,国丧一天为一年,哭祭三天后即脱下丧服,不禁嫁娶、祭祀、饮酒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