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汉八旗新军-《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2/3)页

    因为这汉八旗从组建之初,它们就是先天残疾的。

    早在老奴时期,鞑子里就已经有频频投降来的汉军了,他们也是建虏的第一批火器部队。

    但那个时候的汉军军将全是隶属于八旗诸王公贝勒的。

    哪怕是有纯降兵编组的牛录甲喇,那牛录甲喇也是被分编进八旗的,也就是他们都有主子的。

    虽然老奴规定了汉人出兵比例(二十人口出一兵),习练枪炮者为兵额一半。同时还要求作战期间,火器兵与其余军士分开归属,单独调遣使用。

    就是火器兵会被老奴亲自把握在手心中,而余下的另一半人就各归各旗的旗主掌控。

    某种程度上这就损坏了各旗旗主的利益——他们手中的力量不能完全被自己掌控了。

    换句话说,就是上头的老大把手已经伸进了他们自家里头。

    如此就是汉军八旗地位尴尬的由来。

    他们被双重领导了。

    虽然从老奴时期的建虏,他们行的也不是西方的那一套我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

    可八旗旗主在老奴起家之时就各自掌控着本旗极大的权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任何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去给自己争取更大的权柄,老奴是如此,到了皇太极时代就更是如此。

    济尔哈朗的老爹舒尔哈齐的死,和阿敏、莽古尔泰的死,代善的退居二线,这都是鞑子中央集权化的标志。

    就像一个股份制公司里的董事长,我不去剥夺你小股东的股份,我只拿走你的表决权。

    所以从老奴到皇太极,数十年里满清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就决定了汉八旗一直尴尬到底的这一结果。

    当然,汉军旗一半习练枪炮,一半习练弓马的传统一直没有半分改变。入关前的清军里,有也仅限于三顺王一顺公所部是全员的火器军。

    皇太极当了老大后,为了制衡八旗旗主诸贝勒的军事势力,也是为了加强清军的火力,以汉人精于火器,拨出汉人别置一军,名“乌真超哈”。

    这就是皇太极中央集(兵)权的第一步。因为他这个时候已经把阿敏搞掉了,廷议阿敏死罪,改为幽禁,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

    之后两年里他又打掉了莽古尔泰,所以编汉军为为二旗,旗纛为青色,这就是把一部分汉军从八旗旗主的手中给抠出来了。

    两个汉军旗的统率、指挥体系完全由皇太极负责确立。上至各旗的固山额真,下至各旗的牛录额真,皆系由皇太极派人选拔任命组成,这些官员全部对皇太极个人负责,且只需要对皇太极个人负责,无论是平时还是在战时,都唯皇太极马首是瞻,使得皇太极更为深切地感受到所谓的随心所欲是如此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从而更加重视、信赖汉军旗。如此以来,也在无形之中贬低了满洲八旗以及诸王贝勒的实际地位,极有利于皇太极压制诸王贝勒以加强个人集权的目标。

    汉军旗从两旗变四旗,从四旗变八旗。

    松锦大战的辉煌胜利代表着皇太极个人威望的最巅峰,所以他就彻底压制着诸王、贝勒所有,将其所属汉人丁壮选拔出来,重新组旗,彻底摆脱与原有各旗旗主的隶属关系,这无疑是很直接地削弱了作为各旗旗主的诸王、贝勒的势力。

    可是皇太极死的太不巧了。

    汉军八旗刚彻底编组起来,他就一命呜呼了。现在掌控大权的多尔衮,反倒成为了八旗王公贝勒权势的代表。要不是多尔衮心里头也想着那张皇位宝座,并没有一一废除皇太极中央集权的那些政策,反而多加维护之,八旗王公早已经把汉军八旗给彻底的吞吃了。

    如是,鞑清入关后,汉军八旗虽然实力不停增长,人数不断增长,但要论真正的话语权,反倒不如三年前它们刚被组建的时候。

    现在多尔衮以三顺王一顺公来直接率领这上万汉军旗新军,彻底的绕过了汉八旗的固山额真,更是给了他们极大的难堪。

    可汉军旗的固山额真们多是官场里打滚早就黑了心的蛆,谁还看不出多尔衮这是感觉到自身权威声望有了一丝动摇,有了紧迫感,而学起他哥(皇太极),另外搞武装力量加强自我?

    眼前这支全火器化的汉八旗兵马,与皇太极当日组建乌真超哈营何其相似?

    看似将官指挥都操于三顺王一顺公手中,但到底不还是在多尔衮的手中吗?

    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等等才不会在这个时候当出头鸟呢。这些人而只会在内心里感叹多尔衮的好手段,然后感叹小皇帝的命途多舛。

    有这么个手段了得的摄政王叔给压着,小皇帝真的就能出头吗?

    汤若望此时此刻也在现场,他身后是几个从濠镜来的葡萄牙人。这些人看着眼前的八旗清军,就像是在看着一支从历史的长河中走出来的古老军队一样。

    清军的马步甲兵很威武不假,但17世纪的葡萄牙人早已经习惯了枪炮。或者说在现如今的时代里,西方正在爆发的三十年战争中,冷兵器已经彻底退居了二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