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常规的买卖不行,难道不能动动脑子吗? 堂堂正二品的尚书,掌户部大权,满腹经纶,咋就这么不懂变通呢? 若按朱元璋的想法,那干脆把全应天府及周边米商请来。 稻米低价,批量卖给他们。 趁着北方新米未下,南方第一茬米未到。 这些米商是肯定有钱赚的。 这样,户部也能早点儿把钱凑齐,可谓是皆大欢喜。 这不成想,快两天了,户部还在走小商小贩的套路。 朱元璋又如何不气? 大明改制,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治国的效率? 这些迂腐的蠢货,着实要换换脑子了。 朱元璋想到这里。 刚要下令,准备传唤户部官员,教教他们该如何做事。 御书房门被推开。 老太监满面惊喜,小碎步紧跑着来到了朱元璋面前。 呼吸急促地禀报道:“陛下,崇宁公主派人来报,驸马牛城别院找到了不少银子。” 不少银子?! 御书房内。 马皇后面露惊喜。 太子朱标眉头微皱,神色诧异。 驸马府刚找出的堆积如山稻米,那价值可是不低呀。 牛城本就毫无根基。 即便有私藏,有崇宁倾尽所有的填补。 又从成婚第一日起,开始经商。 或许能勉强凑出钱财,来购买这些稻米吧。 朱标猜测,这些新鲜稻米,应该是南方第一茬稻米。牛城是提前收购,才能及时运到驸马府的。 可此时。 若说牛城还有钱,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反正朱标是不信。 不过,若是有个千八百两白银,那倒是有可能的。 再多了,绝无可能。 踱步的朱元璋闻言,也是面露喜色。 但不过片刻,却是长叹了口气。 他与朱标所想,起始相差不多。 稻米来源也定义为,驸马牛城经商能力强,提前收购了新鲜稻米。 可后头就变了味道。 若驸马牛城还有藏银,万八千两的倒也可能,大致是买卖筹借等等,充个门面,表个忠君爱国的孝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