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莫名其妙-《尊师孔仲尼》
第(2/3)页
此时宰予得到阳虎出逃的消息,连忙向鲁侯请命道:“下臣宰予请求追击阳虎。”
鲁侯闻言一时之间也有些犹豫。
如今曲阜城内的态势虽然初步稳定,但阳虎的党羽依旧还在城中四处逃窜。
别的不说,叔孙辄那边依然还挟持着叔孙州仇负隅顽抗。
三个上军旅加上中都车兵与徒卒,虽然人数不算太多,但怎么说也有两千之众。
而且因为叔孙州仇的性命被捏在叔孙辄手中,所以掌控着半数下军的叔孙氏家臣纷纷拒绝向叔孙辄发起进攻。
想要拿下叔孙辄,就只能依靠孟氏与孔门弟子的力量。
如果现在分兵去追阳虎,万一城中剩下的兵力无法战胜叔孙辄可如何是好?
鲁侯犹豫,宰予此时只能求助于公山不狃。
但公山不狃听到了宰予的请求,只是开口道:“如果不狃没有记错的话,我答应您的只有帮助平定叛乱。追击阳虎,并不在我们盟誓的范围之内。”
公山不狃虽然现在加入了平叛的阵营,但说到底,他之所以站到这边来,还是宰予连唬带骗的结果。
所以,即便公山不狃践行了诺言,但心里总归还是有疙瘩在的。
再加上,阳虎平日里与他关系不错,而将阳虎驱逐出曲阜,那么他季氏家宰的位置,几乎就已经可以被稳稳当当地兑现了。
所以,公山不狃于情于理都没有继续去追逐阳虎的理由。
但公山不狃可以不追,宰予却不能不追。
虽然宰予与公山不狃事先没有通过气,但二人在关于阳虎逃亡的看法上,英雄所见略同。
现在是阳虎最为虚弱的时候,如果现在不能把他消灭,那么等到阳虎返回阳关、据城坚守,再想办掉他,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而孟氏的主要封地都齐聚于鲁国东北部,公敛处父督管的郕邑更是位于阳关以南二十里,而紧挨着郕邑与阳关的,便是菟裘。
所以阳虎一旦于阳关复叛,那么最过头疼的,莫过于他与公敛处父了。
但这还不是最坏情况。
如果阳虎带着阳关去投奔齐国,对于鲁国来说,齐国吞下去的地,自然是不可能吐出来的。
而对于宰予来说,失去了阳关的屏障,那他的菟裘就成了鲁国面相齐国的北方门户,如果齐鲁开战,菟裘必然会受到波及。
三天两头打仗,这还怎么让他安心搞建设?
所以不论于公于私,宰予今天都必须去追阳虎,追的上追不上暂且不论,打得过打不过也先放到一边。
错过了这个机会,宰予肯定得后悔一辈子。
但每个人的利益总是不同的,对于鲁侯来说,宰予目前可以看做是忠于公室的大夫。
公室的力量本就薄弱,如果讨伐阳虎把宰予给搭进去了,那他今天不等于白忙活了吗?
阳关丢了,可以日后再说。
但宰予没了,他还能依靠谁去制衡三桓呢?
鲁侯坚定拒绝道:“大夫的赤子之心天可怜见。
只是我从前向孔夫子请教治理国家的道理,夫子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天子、诸侯、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民稀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治理国家,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如今寡人没有德行,治理国家时,远方的人不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有人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
我恐怕阳虎的事情并非孤例,而鲁国的忧虑,不在于阳虎,而在于萧墙之内啊!”
鲁侯这话说的很委婉,但在场的聪明人都听了个通透。
他这是在提醒宰予,阳虎在曲阜战败,即便以后进入阳关据守,凭借鲁国的实力发兵去攻讨他,阳虎的败亡只是早晚的事。
与其将关注点放在阳虎身上,不如保存实力,以便应付将来三桓可能掀起的动乱。
但宰予此时可不能去同意鲁侯的观点。
纵然对方搬出夫子来,宰予还是要和他分辩分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