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与子偕老3-《三国之最强皇兄》


    第(2/3)页

    刘毅下了马,将挂袋里的铜雁取出了,双手奉给蔡邕:“后父在上,小婿有礼。”

    蔡邕双手接过,脸上也看不出悲喜,有些木然的点了点头:“兴汉呐,一路辛苦。走吧,先进屋里吃点东西,咱翁婿也好说说话。”

    现在刚过辰时,而婚礼一般选择在黄昏举行,也就是戍时,还有整整五个时辰。刘毅倒是不急。

    走进了大厅,就见里面已摆上了几桌。相对于男方的大宴宾客,女方则清淡得多。西都新建,条件也不好。蔡邕的办得更是简单,主食是麦饼和腌菜。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人还分到两个鸡蛋,用陶碗盛了,和着白蒙蒙的糖水。

    这就是最早的糖水蛋了。吃蛋求子的风俗,很早就有。《史记》曾有记载,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上面更有说秦始祖大业也是“玄鸟孕卵,女吞之”而来。故而结婚吃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个早在周代就有循例。

    只是汉代的糖是蔗糖榨干粗制而成,称为“饴”,我们日常说的“甘之如饴”,就是如此来的。刘毅尝了一口,总觉得味道不好,比现代的差远了。蔡邕则不管,一见刘毅吃完了,又给他盛了一碗:“来,多吃点。以后对琰儿可要好些。”

    刘毅本有些撑了,但见蔡邕一瞬不瞬的盯着自己,只得硬着头皮再吃两个。蔡邕这才罢休,开始喋喋不休:“琰儿身子寒,吃不得凉的。你平时要多做些燥补的牛羊肉,找些桃杏等性温的东西给她。以免两相犯冲,引发虚寒之症。”

    刘毅点点头:“好。”

    蔡邕又道:“你读书不少,但平时舞枪弄棒,身上杀气也重。平时得多练练字,”他想了想:“练字读书,能怡情,亦可养性,也能中和杀气。”

    刘毅一阵茫然。他的字写得并不好,只能说差可一看:“后父,真要学么。”

    蔡邕看了他一眼,又有些吹胡子瞪眼:“琰儿喜静,必须学。琴瑟和鸣才是长久之道,知道么?”

    过了好半天,他才幽幽的补充道:“老夫的飞白体,还是蛮好的,你要学字,可时常来。记得带上琰儿,别忘了……”

    汉代女子,礼教虽没明清那么严,但结婚后,再回娘家却大不易。要想回去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娘家派人去接。还有一种,就是夫婿陪着回家。如果两者都不具备,自行擅回,就于理不合,会被当成夫家休弃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