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着面前这个可恶的亚洲人走出房门。中年人摸出了一根香烟。 “该死的亚洲佬,为什么我当初要把他招进来。看来这两天得回家住了。”想想家里超过200斤的玛莎和她当报社老板的父亲。男人沉默了几秒。 只听见他大声喊到“玛丽,过来,我这有点‘事’需要你来办,对!就是这样。” 假装听不见办公室里传来的男女呻吟声。亨特走出报社大楼。看着这个上世纪美国大街上的车水马龙和远处新建工厂升起的黑烟。 “看来,得找点有用的事干了。” …………………………………………………………………… “你就是亨特?”一个身穿灰色风衣,头戴费多拉帽的男人抽着烟,看着眼前来的不速之客。缓缓吐了个烟圈。 “你说你有运酒的好办法,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男人打开了一张纸条,缓缓的念着:“亨特.孙。从小在东城区长大,上个月刚刚被报社开除。” 见面前的年轻人不说话,米勒用开玩笑的语气说:“怎么?发现没饭吃了,准备找费德勒家族?听着伙计,我们这可不是救济点。”说着,男人把烟熄灭。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是你既然有胆子来找我们,就说明你肯定有着莫名其妙的自信。说吧,到底来干什么,换句话说,谁给你的勇气来找费德勒家族谈话?” 亨特看着面前这个统治着半个浣熊市地下的大佬,以一种替人着想的口气说:“尊敬的米勒.费德勒先生。世道艰难,做事不易。你知道的,东城区的人对费德勒家族一直是很尊敬的。不过,那些州警察们可不这么想。” 年轻人随后自信的说道,“我可以把你需要的东西从东城运进来。” “哦?就凭你?你这个普通的报社小文书能有这个本事?”米勒.费德勒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一样。 “听着,年轻人。我在你这个年纪也有过不成熟的妄想,不过,咱们成年人做事可不能这样。sanguenonèacqua(意大利谚语)。你总得给我一个可信的理由吧。” “可信的理由就是我的祖父曾经参与过东城区的修建。”亨特一字一句的说到。 “什么?你是说……”米勒.费德勒仿佛明白了些什么。“难道东城……” “虽然不知道您想到了什么,不过我的祖父确实告诉过我在东城地下有条小路,这是他们曾经为了省去从城外搬东西的时间修建的。”亨特从面前的办公桌上拿过香烟,缓缓点燃。 “那条路还能用吗?”米勒.费德勒死死盯着眼前的年轻人。 “现在不清楚,不过半年前我去城外的时候还走过。见鬼的,那条地道可真黑啊。”亨特抱怨到,不过从他脸上绽放的笑容可以体现出他此时可不像嘴上说的那样不开心。 【作者题外话】:禁酒令:从1920年1月17日凌晨0时,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又称“伏尔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自己在家里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年。21岁以上的人才能买到酒,并需要出示年龄证明,而且只能到限定的地方购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