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多尔衮退而求其次-《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3/3)页

    只不过那最后一句话,却是屯齐兴头所致,嘴上没把门,下意识的道出的。

    话一出口屯齐就觉得不妙,看着图尔格、图赖、鳌拜等皇太极时代遗留下的铁杆们,一个个怒火中烧,一副要把他蘸酱生吃了的模样,噗通一声利索的跪倒在地。

    “今日之会关系到我鞑清之未来,诸位且畅所欲言,本王不以言罪。”

    多尔衮关键时刻拉了自己小弟一把。

    不过从眼下的场面看,这让八旗子弟习练火器,还真是阻挠巨大。

    皇太极时代,多次强调骑射为八旗根本,立国根本。多次下诏要诸王贝勒亲率旗人习射,子弟辈壮者,令以角弓羽箭习射,幼者,以木弓柳箭习******于骑射的旗人不但会被赏赐财货酒宴,甚至可以一步登天的来给皇太极当侍卫。

    所以可想而知八旗有多么的重视骑射了。

    这突然间的让他们改习火器,这就是要了那些旗人的命了。

    别觉得这很不可思议,看看历史上的鞑清后期,再看看欧洲历史上那些坚持前装滑膛枪胜过后膛枪的将军们,一些东西不叫人痛入骨髓,那真的很难掰扯清的。

    多尔衮又看向阿巴泰,示意他‘继续’出来说话。

    阿巴泰有些郁闷,但是他拿了多尔衮的好处,今天就只能乖乖的当个工具人了。

    既然八旗内部的阻挠声甚大,那就照着补救方案来吧。

    而且你还别说,多尔衮的这一补救改动,没有了此前的极短,在阿巴泰内心中倒是觉得比之前的法子更好了。

    不过想想这场大会,那真的是每一个步骤都在多尔衮的把握之中啊。

    阿巴泰出声道:“摄政王,诸位,既然骑射为我鞑清立国之跟本,不能让八旗子弟轻易的改习火器,但秦朗部火器犀利也是不争的事实啊?只是加强火炮真就能如愿以偿吗?我以为,既然蒙满子弟不可轻易改弓马骑射为火器,那就不若让汉八旗去做。”

    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的宗室郡王,阿巴泰完全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提议。

    与会众人立马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满蒙勋贵都在交换着眼神,扩充汉军八旗?还是成编制的火器部队?

    这倒也不是不行。

    毕竟汉军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弥补鞑子在火器上的不足么。

    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扩大了汉军八旗的实力,但至少短时间内还不至于引发满蒙汉八旗的力量失衡。

    因为现在要补上的汉军兵力全都是阿济格在江南之战中丢进去的份额。

    就先这么着吧,至少他们(满蒙)自身的实力没什么受损不是?

    大家都是射箭握刀子贯了的人,突然的去打枪放炮,这可就太那啥了。

    “七哥所言甚合我意。这次八王江南大败,汉军旗损失极重,却是要好好的补充一二。一来恢复汉军旗实力,二可以此为样板,效秦朗为师,增加火炮的数量,编制火枪士兵,用以日后对抗秦军!”

    多尔衮拍下了板子。

    这次三顺王部来了次全军覆没,而且孔有德更是死在江南,逃回的尚可喜与耿仲明都俨然成为了光杆司令,多尔衮要想收拾他俩,那是一纸飞书即可。

    但多尔衮只把自己亲哥的爵位削了,人给圈起来了,他还能对尚可喜和耿仲明怎么下辣手?

    不怕汉军旗离心吗?

    从沈志祥到孔有德,再到耿仲明和尚可喜,汉军旗的损失已经够大的了,所以尚可喜和耿仲明只能轻轻放过,还要好好的安抚。

    恰好他们本部损失惨重,本身又精通枪炮战法,正好用来训练汉军旗新军。

    望着众臣离去的背影,多尔衮叹了口气,他真的有心在满蒙八旗内部搞一支火器部队的,可现在看来,八旗内部的反对声甚大。他也只要退而求其次了。


    第(3/3)页